抖音视频教程

广告

汽轮机油/涡轮机油(Turbine Oil)

一、概述

  涡轮机是利用流体冲击叶轮转动而产生动力的原动机,可分为蒸汽涡轮机(蒸汽轮机)、燃气涡轮机(燃气轮机)和水力涡轮机(水轮机)等,可广泛用作发电、航空、航海等的动力机。涡轮机油曾称汽轮机油或透平油,主要用于润滑涡轮发电机组的滑动轴承、减速齿轮与调速器以及用作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还广泛用于大、中型船舶、军舰的汽轮机、工业燃气轮机以及涡轮压缩机、涡轮冷冻机、涡轮鼓风机、涡轮增压器、涡轮泵等的润滑。抗氨汽轮机油是一种专用的涡轮机油,主要用于大型化肥装置离心式合成氨压缩机、冷冻机及汽轮机组的润滑。

二、涡轮机油作用

  涡轮机油系统作为电厂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润滑、冷却、调速和密封作用。涡轮机油主要是作为汽轮机的主机和辅机中主轴的润滑油,涡轮机油在汽轮组中的作用主要有润滑、调速、散热、冲洗、减振等几个方面。

2.1 润滑作用

  涡轮机油在涡轮机组的滑动轴承充满其轴径和轴瓦之间,形成流体润滑膜,起润滑作用。汽轮发电机组的轴承和轴颈其表面的光洁度虽然非常高,但当大轴移动时,若无润滑油则处于固体摩擦状态,汽轮机启动时轴颈和轴承之间会磨损和发热,瞬间便会被毁坏。若在汽轮机的轴颈和轴承间加入汽轮机油,在固体摩擦的表面上形成连续不断的油膜层,从而以液体摩擦代替了固体摩擦,大大减少了摩擦阻力,防止了轴的磨损和毁坏。
  当轴颈在通入涡轮机油的轴承中转动时,由于涡轮机油具有一定润滑性和黏度,它就牢固地黏在轴表面形成一层油分子,而且还吸引邻近层的油分子一起转动。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呈楔形,而运行着的油分子自间隙较宽的部分被挤到较窄部分,从而形成压力,在轴与轴承下部之间形成特殊的楔形油层。在此油楔压力作用下,轴在轴承内被托起,致使轴颈与轴之间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油膜,即以液体摩擦代替了固体摩擦,油在其中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2.2 调速作用

  用于涡轮机调速系统的汽轮机油,作为液压介质能传递压力。汽轮机的调速系统主要由调速汽门、伺服阀、错油门、调速器及其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调速汽门的开大或关小由伺服阀来控制,使涡轮机在负荷变动时,调节蒸汽的进汽量来保持汽轮机额定的转速;而伺服阀由错油门、调速器及其控制系统来控制。

2.3 散热冷却作用

  涡轮机高速运行时,在油轮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的油能带走轴承内摩擦产生的大量热能。运行中的汽轮机油,不断在系统内循环流动,油温将不断升高,其主要原因是轴承内油品的内摩擦产生热量。其次,由于油与轴颈相接触,被涡轮机转子传来的热量所加热。故此,油在系统内循环时,将不断地带走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并经冷油器把热量排出。由此可知,油作为传热介质,对系统内的有关设备起到冷却、散热的作用。

2.4 冲洗作用

  由于摩擦产生的金属碎屑被涡轮机油所带走,从而起到了冲洗的作用。

2.5 减振作用

  涡轮机油在摩擦面上形成油膜,使摩擦部件在油膜上运动,即两摩擦面间垫了一层油垫,因而对设备的振动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三、涡轮机油分类

  我国在蒸汽轮机用油标准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燃气轮机发电起步较晚,2011年才正式制定燃气轮机用油国家标准。涡轮机油标准的发展方向,是要求油品具有更好的氧化安定性,更小的油泥生成趋势,更高的清洁度,更好的过滤性,更好的空气分离性能和水解安定性。
  我国汽轮机油分类标准GB/T 7631.10修改采用 ISO6743-5 ,将汽轮机油按其特殊用途分为五大类十二个品种。其中蒸汽轮机油细分为TSA、TSC、TSD、TSE四种牌号,燃气轮机油细分为TGA、TGB、TGC、TGD、TGE五种牌号,其中TSA、TSE、TGA、TGB、TGE均为矿油型,TSE、TGE为极压型汽轮机油。

  更多润滑油产品标准请参考产品标准清单

四、涡轮机油产品标准

4.1 国外涡轮机油产品标准

  目前,国外蒸汽轮机油标准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304《汽轮机或燃气轮机用矿物润滑油》;英国的BS 489-1999《汽轮机油规范》;德国的DIN 51515-1《汽轮机用润滑剂和调速液规范,第1部分》和DIN 51515-2《汽轮机用润滑剂和调速液规范,第2部分》等。在这些标准中,美国ASTMD 4304-2000还规定了极压型蒸汽轮机油的规范。除了国家标准外,许多电力公司也制定了自己标准。如GE公司的GEK 46506D规定了用于GE 重负荷蒸汽轮机的油品规格,SIEMEMS公司的TLV 901304是针对SIEMEMS的蒸汽或燃气轮机的润滑油而制定的标准; ABB阿尔斯通公司的HTGD 90117 V0001T是用于ABB阿尔斯通电力公司的蒸汽或燃气透平润滑油的规格。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燃气轮机发电已是电力结构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新增发电容量中更占主要成分。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的联合循环总装机容量约占火电新增容量的40% ~ 50%。
  燃气轮机油的规格主要是各电力公司制定的,如SIEMENS公司的TLV901304、ABB阿尔斯通公司的HTGD90117 V0001R都包含了对燃气轮机油的要求。GE公司对燃气轮机油的要求更为严格,产品规格包括用于轴承环境温度在260℃的燃气轮机油GEK 32568F-2002;用于带齿轮箱的燃气轮机的极压型透平油GEK 101941A-1999;以及适用于燃气、蒸汽单轴联合循环的透平油规格GEK 107395-2001,此规格于2003年10月进行了重新确认。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燃气轮机油规格是发布于2004年的三菱重工的标准,用于轴承环境温度高于250℃的燃气轮机,分为抗氧防锈型(MS04-MA -CLO02)和抗氧、防锈、极压型(MS04MA – CLO03)。

4.2 国内涡轮机油产品标准

  GB/T 7631.10非等效采用修改采用 ISO6743-5《润滑剂、工业用油及有关产品(L类)一涡轮机(T组)一涡轮机润滑油规格》,制定了涡轮机油的产品标准,包括TSA、TSE、TGA、TGE、TGSB和TGSE等品种。

五、涡轮机油组成

  涡轮机油用量大,如一台200MW的发电机组通常需用30~50t涡轮机油。一个大型电厂若加上必需的备用油量,用油量就会更大。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涡轮机油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涡轮机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涡轮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满足涡轮机制造商对油品的新要求,近年来汽涡机油广泛采用II类、III类基础油(基础油分类请参见API 1509),同时进一步优化配方和生产工艺,从而大幅提高了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和清洁性。

5.1 基础油

  在汽轮机油组成中,基础油所占的比例最大,在97%以上。汽轮机油的许多重要性质都是由其所使用的基础油性质决定的。以往汽轮机油基础油一直是以老三套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深度精制I类基础油。为满足OEM的新要求,同时延长油品的使用周期,各大油公司普遍采用加氢异构化工艺生产的API II/III类基础油,来研制生产汽轮机油。
  与饱和烃相比,芳烃和非烃物质如含硫、氨等都是极性物。这些极性物会降低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因此水与汽轮机油分离所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这些极性化合物同样也会降低汽轮机油的氧化和空气释放性能。因此,降低芳烃和非烃极性物的含量,对提高汽轮机油性能至关重要。
  II类加氢基础油与I类溶剂精制基础油相比,饱和烷烃含量高、颜色浅、纯度高、对于抗氧添加剂的感受性好,氧化性能优势明显。使用I类溶剂精制基础油调制的汽轮机油,其氧化稳定性试验(TOST)氧化时间均在6000h以下,而使用II类加氢基础油可大幅度提高汽轮机油的氧化安定性,使其TOST氧化时间达上万小时以上。

5.2 添加剂

  汽轮机油使用的抗氧剂由最初的2, 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发展到屏蔽酚与烷基二苯胺复合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油品的耐高温氧化安定性,有些汽轮机油的配方中还引人了苯基-α-萘胺。汽轮机油加人抗氧剂能有效地改善其氧化安定性。T501是汽轮机油常用的抗氧剂,它具有抗氧化性能较好、油品不变色、毒性小等优点。但单独使用氧化寿命短,而且在使用后期很快失去抗氧效能。胺型抗氧剂的热分解温度高,在抑制氧化油酸值的增长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胺型抗氧剂容易使油品变色并生成沉淀物。为了得到氧化安定性好、氧化时产生沉淀物又少的润滑油,较合理的方法是以2,6-二叔丁基对甲为主剂,再复合使用少量的胺型抗氧剂。
  油品在氧化过程中,溶解的金属离子能使烃类的氢过氧化物分解为游离氢,从而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金属减活剂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阻碍金属离子进人油中,减缓对油品氧化的催化作用,常用的金属减活剂有苯三唑类、塞二唑类。金属减活剂要与抗氧剂复合使用,其用量一般为0.02%~0.10%。

六、涡轮机油性能

  随着汽轮机的蒸汽温度和工作压力不断提高,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使得汽轮机中的油温越来越高,对汽轮机油的要求更为苛刻。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GT)为代表的新型机组对汽轮机油性能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全面的。要求油品抗氧化安定性好,能防止酸性物及沉淀物生成;抗乳化性好,易与水分离;抗泡性好,使生成的泡沫及时消失;防锈性好,保护润滑系统不发生锈蚀。

6.1 黏度

  汽轮机油由于长期在较高的温度下运行油中低分子的组分不断地挥发掉,同时油在运行的条件下,受空气、压力、流速等的影响要逐渐老化。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运行中油的黏度要有所增加,黏度增大会影响机组的负荷效率。黏度是保证机组正常润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汽轮机油既要满足轴承的润滑和冷却的要求,又要满足压力较大的减速齿轮的润滑和冷却的要求,通常是采用40℃运动黏度约32 ~100mm2/s范围的润滑油。低黏度范围(32~46mm2/s)的油用于直接耦合的设备,如汽轮发电机组。高黏度范围(68~100mm2/s)的用于有齿轮减速器的汽轮机组。

6.2 抗乳化性

  汽轮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易与水接触,如果油的抗乳化性能不好,水进入油中受到机械的搅动后便会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形成乳浊液后,油水不易分离,使润滑油的润滑作用和防锈作用降低,并使润滑油的循环和过滤效率下降。要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必须使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能。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基础油精制深度越高,胶质、沥清、环烷酸和多环芳香烃含量越少,油品抗乳化性能越好。
  抗乳化性能是指油品本身在含水的情况下抵抗油的水乳化液形成的能力,其能力的大小用破乳化度来表示。
  运行中的汽轮机油因受温度、空气、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油要逐渐老化。老化后产生的环烷酸皂类、胶质等物质均是乳化剂。油在运行中往往由于设备或运行调节不当,使汽、水漏人油系统中,引起油质乳化。油乳化后进入轴承润滑系统,有可能析出水分,破坏了正常的油膜,增大了部件的摩擦,引起局部过热、轴承磨损、机组振动及锈蚀。严重乳化的油有可能沉积于调速循环系统中,致使运行油不能畅通流动,且不能起到良好的润滑和调速作用,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重大事故。为了防止油的乳化,要求汽轮机油必须有良好的破乳化度。

6.3 防锈性

  由于机组运行中蒸汽和冷凝水渗人油系统,不仅会促进油品乳化,也会引起油系统产生腐蚀,严重时可引起调速系统失灵、机组振动、过量磨损等不良后果,所以汽轮机油必须有好的防锈性。汽轮机的减速器和润滑系统中有很多钢制零件,钢制零件遇到水后容易发生锈蚀。在润滑油中,只要有0.1%的水分就足以使零件生锈。因此,要防止零件的锈蚀,必须避免与水分接触。

6.4 抗氧化性

  蒸汽汽轮机组高端温度可达200℃,油出口平均温度为6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易氧化变质。而且汽轮机油用量大,更换不方便,使用时间长达10~15年,国外甚至达20年以上,每年补充消耗的油量为循环量的5%~10%。在这样的时间内,受空气和水分的影响,汽轮机油会氧化生成酸性物质或其他氧化物而溶于油中或以沉淀析出。当酸性物质积累过多时,会腐蚀金属零件,并形成盐类而加速润滑油的继续氧化及降低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氧化沉淀的形成,会迅速玷污润滑系统和降低冷却器的效率。因此,汽轮机油要求有较好的抗氧化安定性。
  运行中汽轮机油与大量空气接触,油的氧化主要是空气中氧的作用,此外,温度、压力、流速、催化剂和其他杂质如水分、尘土等都可促使油的氧化。油的氧化不仅受外界的影响,其内在因素主要是油的化学组成。油的组成不同,不同经类有不同的氧化倾向,其氧化产物也不同。总之,烃类氧化的最初产物大都是烃基过氧化物,而后分解为酸、醇、酮等,再进一步缩合成树脂质、胶质、沥青质等。这些物质会导致油品其他性能的劣化,对运行油带来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冷油器和润滑效果。
  燃气轮机因其体积小,能快速启动,以及热效高等优点,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因其供电效率高、比投资费用低和污染小等优点,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燃气轮机的燃气初温可高达1200℃以上,油品的运行温度比蒸汽轮机高。燃气轮机前后轴承的温度可达120℃,而蒸汽轮机轴承的温度约在70℃左右,由此可见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对油品的耐高温氧化性能要求很高

6.5 抗泡性

  油品在运行中可能有空气进入,会产生泡沫。若泡沫过多或不易消失会影响油的正常润滑和循环,所以油品应具有良好的抗泡沫性能。

6.6 空气释放性

  汽轮机油在正常条件下,可溶解10%体积的空气。一般情况下,溶解在油中的空气对操作不会有大的影响,然而在温度升高或压力突降,如管路急转弯处,或在阀、节流孔等处,溶解的空气可能从油中逸出,变成游离空气,在剧烈搅动的条件下形成夹带空气。油中夹带的空气会造成诸多危害。随外界压力的升高而溶解量提高,压力下降时,被溶解的空气形成小泡释放出来,评定油品析气能力通常是用空气释放值来表示。汽轮机油析气性能不好,可能会增加油的可压缩性,导致控制系统失灵,产生噪音和振动,严重时会损坏设备;可能降低油泵的有效容积,降低泵的出口压力,特别是对于离心泵,还可能会加速油的劣化变质。实践经验证明,油中存在的污染物、极性物和抗泡剂会使空气释放性能变差。

6.7 清洁度

  油品应有很好的清洁度,以免在摩擦面上破坏油膜,形成干摩擦,造成设备损坏。当油中存在固体颗粒物时,可能使油膜遭到破坏。轴瓦与轴颈表面的承力间隙中的油膜很薄,当油中颗粒物的尺寸接近于油膜厚度时,颗粒物可能会穿透油膜,与轴瓦或轴颈直接接触,造成轴颈和轴瓦表面破坏。颗粒物也会对调速系统产生破坏,调速系统的滑阀和套筒的间隙很小,容易受到杂质的划伤和卡涩,导致调速系统不稳、卡涩,使转速和负荷跳动,严重时造成调速系统失灵。尤其是当机组向高参数、大容量发展时,轴颈的线速度增大,而油膜减薄,且调速系统采用电液伺服阀,其间隙可小至5μm。因此,现代汽轮机组对油中颗粒物的控制更加严格。DIN 51515、西门子公司的汽轮机油标准Siemens TLV901304(1996)及ISO 8068都要求汽轮机油的洁净度最大为17/14(ISO 4406),其对应于NAS等级应小于8级。ABB公司的汽轮机油标准HTGD90117 V0001Q要求洁净度最大为18/15,对应的NAS等级应小于9级。国内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GB/T 7596)对250 MW以上的机组增加了颗粒度的检测项目,推荐颗粒度范围为NAS 8~9级。

6.8 过滤性

  精密的过滤器对汽轮机油的过滤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对汽轮机油的过滤性有要求时,配方中应当避免使用传统的酸性防锈剂(烯基丁二酸),包括半酯类防锈剂。因为这类物质中所含的-COOH容易与水和二价金属如Ca、Zn等作用,生成油泥和沉积物,导致过滤器堵塞。
  适宜的黏度可以保证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下形成足够厚的油膜,使齿轮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降低齿面磨损。在流体动力润滑状态下,齿轮油的黏度决定润滑膜形成的厚度。齿轮油的黏度高,水界面张力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了油品的抗乳化性。因此,工业齿轮油的乳化除基础油的影响外,抗乳化剂的种类、抗乳化剂与其他添加剂之间的配伍性对其影响更大。在使用中,由于添加剂的降解和消耗,会使原配方中的抗乳化性能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油品的抗乳化性。

七、涡轮机油污染控制

7.1 涡轮机油污染控制的意义

  汽轮机油系统主要包括润滑油系统、发电机密封油系统、顶轴油系统和抗燃油(电液调节)系统。汽轮机油系统作为电厂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润滑、冷却、调速和密封作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清洁程度,是影响汽轮机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引起油质劣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和金属微粒对其造成污染,同时,由于空气的混入,加速了油液氧化,产生二次污染物。汽轮机油清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润滑油系统以汽轮机油为工作介质,油质性能的优劣是影响机组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引起汽轮机油劣化因素之一是水分和金属微粒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油中含有水分(游离水和溶解水)和高浓度的金属微粒,除会带来润滑性能下降、锈蚀金属表面、卡涩调速部套、划伤轴承表面等共知的危害外,还会因水和金属微粒污物共存,通过金属颗粒的催化作用,加速油液的氧化变质,降低油液的寿命。
  研究资料表明,当油中仅有金属微粒或水存在时,对油液的氧化变质影响不明显。然而当金属和水同时存在时,氧化速度急剧加快,铁颗粒使油液氧化速度加快10倍,铜颗粒使油液氧化速度加快30倍。控制油液中的水分或金属微粒在规定范围内,油液的使用寿命可延长3~5倍。
  润滑油系统中金属微粒等固态污染物,主要为外界侵人和内部生成两部分。水分源于机组汽封间隙的不合理,蒸汽泄漏到轴承室并凝结成水,混入透平油中。由于油液流循环速度较快,空气易混人,所以油液与空气接触密切,从而加速了透平油氧化,产生有机酸、胶质、油泥等二次污染物,影响抗乳化性能和酸值。
  为控制透平油性能、防止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延长油液使用寿命、节能降耗减少运行成物的来源,从而指导进行预防性维护检修,节省维护费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7.2 涡轮机油污染控制内容和方法

  汽轮机油污染控制,包括汽轮油调和生产时的控制和运行时的控制两个方面。在汽轮机油生产过程中,采用过滤方法主要除去固体杂质,而运行中汽轮机油污染度控制,除固体颗粒外,还要除去水分。

7.2.1 控制油系统清洁度

  油系统清洁严格地说应从主机设备监造开始控制,设备到达现场后应进行解体、检查或清扫,系统油管的配制与安装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选材、安装、检验、油冲洗和油循环。机组大修时应重视油系统清洁度的控制,用完善的检修工艺,保证油系统的清洁度。油系统清洁度控制重点是通过安装与检修过程的环节控制,使系统内的污染物含量,在其元件允许的污染耐受程度之内。

7.2.2 油系统清洁度的监测

  新装的机组投运后,系统自身的清洁度就成为定数。但随运行时间的延长,系统内又会出现新的污染物增量。油样的变化是油系统清洁度的客观反映。定期监测油液的污染程度,有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和进行经济有效的清洁度控制。通过污染物成分的分析,可确定污染物的来源,从而指导进行预防性维护检修,节省维护费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7.2.3 油液的净化

  目前国内很多电厂,在油系统污染中,解决金属微粒污染问题的办法是加装高强磁棒来吸浮油系统中所含的金属颗粒(铁、钴、镍、铬)杂质。该项技术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汽轮机组轴径和轴瓦划伤问题,使调节系统稳定,油液使用寿命延长。

八、涡轮机油选择

8.1 蒸汽汽轮机

  我国电力部门规定, 300MW以上的汽轮机组必须使用符合GB 11120标准的LTSA汽轮机油。下表是蒸汽汽轮机推荐用油。
  选择适当黏度的汽轮机油,其黏度随温度变化小,能保证汽轮机组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可靠的润滑。一般在保证润滑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黏度较小的油,因其散热性及抗乳化性能均好一些。

8.2 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的润滑比一般蒸汽轮机要苛刻得多,特点是中小型燃气发电机油温较高,常需使用合成油或磷酸酯型汽轮机油润滑。燃气汽轮机用油见下表。

8.2 做好润滑接触面积、发热情况、响声等,要进行检测和判断,发现不正常应及时调整、更换,这样也可以避免齿轮失效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九、运行中涡轮机油维护和更换

  导致运行中油品变质因素很多,其内在因素主要是油品的化学组成。油中的环烷烃、烷烃及长侧链少环芳香烃等,氧化产物主要是羰基酸、羟基酸和少量的综合产物树脂。而短侧链芳香烃及长侧链断链后的芳香烃,其氧化产物中酸性物质少而油泥沉淀多。故油质劣化后,表现为酸性物质增加,沉淀物生成。除了氧化产物之外,其他许多杂质如水分,固形物和不溶性极性杂质等也可能在运行过程中积聚于油内,因而有损于油的特性。电力设备其他结构材料的劣化,也可以从油特性参数的变化反应出来。不论油或其他材料的劣化,都会影响设备的功能和缩短设备使用寿命。根据生产实际和设备发展状况,我国运行汽轮机油质量标准按照设备容量的不同做了相应规定。国内除制定新油标准GB 11120《L-TSA汽轮机油》等外,还有关于运行油标准,包括GB/T 7596《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GB/T 14541《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此外,石化行业标准SH/T 0137规定了抗氨汽轮机油换油指标。

9.1 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电力汽轮机、水轮机和调相机所用的各种牌号的矿物汽轮机油和防锈汽轮机油(以下统称汽轮机油),在运行过程中,应按GB/T 7596-2008《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监督各项指标并使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否则应进行处理或更换。

9.2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

  我国参照ASTM D4378,并结合对国内部分电厂的汽轮机油使用维护情况制定了GB /T 14541-2005《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该标准适用于电厂汽轮机、水轮机和燃气轮机系统用于润滑和调速的矿物汽轮机油的维护管理。

9.3 抗氨汽轮机油换油指

  标该换油指标适用于大型化肥装置离心式合成压缩机、冰机及汽轮机组使用的抗氨汽轮机油在使用中的质量监控。如果使用中的抗氢汽轮机油有一项指标达到此标准的技术要求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或者立即更换新油。抗氨汽轮机油换油标准见SH/T 0137

十、涡轮机润滑故障及对策 

  详见《涡轮机润滑故障及对策 》一文。

  更多油品信息请参考《工业润滑油选用指南》一书。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haorunhua_com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38322831@qq.com

工作时间:9:00~21: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